主後一世紀的腓立比

腓立比位於今希臘東北部,沿艾格那太大道(Via Egnatia)往東南方約15公里(約九英里),可抵達其愛琴海岸的外港尼亞坡里(見359,本頁地圖,另見373頁下方左圖)。

腓立比的歷史始於主前360-59年在此地所建的一座城,之後不久,馬其頓腓力二世(Philip II,主前382-336年)取得該城,以他自己之名命名為腓立比,當時腓立比以東,即為特喇家人的區域(特喇家羅多彼山脈(Rhodopes Mountains)以西,黑莫山脈〔Haemos/Haemus Mountains,今名巴爾幹山脈〕以南,直到黑海馬摩拉海(Marmara Sea)的區域,相當於今希臘土耳其交界處,與土耳其位於歐洲的區域,見359頁地圖) ,腓立比的衛城高聳險峻,使得該城易守難攻,加上該城附近蘊有金礦,令該城的地位從建城之初便極為重要。

主前168年,羅馬征服馬其頓一帶,之後建造一條橫跨巴爾幹半島羅馬大道(即艾格那太大道,見373頁上圖),從西到東貫穿馬其頓特喇家兩個地區(見359頁地圖)。腓立比位於艾格那太大道上,為馬其頓地區進入特喇家地區的最後一個大城。主後一世紀的前半,腓立比以東的艾格那太大道疏於維修,使得腓立比外港尼亞坡里愛琴海東岸特羅亞之間的海路交通,成為艾格那太大道東段的替代交通路線,腓立比也因此成為主後一世紀東西交通的要衝(對照 徒16:11-12; 20:6; 林後2:12-13的記敍)。

主前44年,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主前100-44年)在羅馬被刺。兩年之後,主前42年,凱撒的義子屋大維(Octavian,主前約63年-主後14年)與部將馬可‧安東尼(Mark Antony,主前83-30年)在此與刺殺凱撒的元老院成員決戰(對照短文主後一世紀的羅馬之「改革與內戰」〔616頁〕),因着腓立比城的幫助,取得戰場的有利位置而獲勝,此後腓立比成為羅馬退伍軍人的駐防城(殖民地,參 徒16:12)。主前31年,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對照短文主後一世紀的羅馬之「改革與內戰」〔616頁〕),成為凱撒奧古斯都,又將超過500位羅馬軍人遷入,並以奧古斯都女兒之名將該城命名為猶莉亞‧奧古斯塔‧腓立比(Julia Augusta Philippensis),另將該城周圍超過1800平方公里(約700平方英里)的土地賜給腓立比城。

主後一世紀,腓立比因着上述礦業、交通、土地的因素,成為一繁榮的商業城市, 徒16:14提到「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可視為當地商業繁盛的佐證。然 徒16:12腓立比為「馬其頓地區的頭一座城」或「馬其頓的頭一座城」(見徒16:12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註釋),與當時的情況有所出入,因當時的首府為帖撒羅尼迦,但若本書的作者路加真的出於腓立比(見 徒1:1使徒行傳簡介之「作者」〔22頁〕),則有可能是路加以當地居民的身分,因着該城礦業、交通、土地、商業的重要地位,視腓立比馬其頓省中最重要(為首)的城市,反映出他以身為該城公民為榮。

保羅一行來到此處,並未按照慣例進入會堂聚會,而是在安息日出到城外的河邊禱告( 徒16:13),暗示腓立比當時的猶太社群的人數應該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