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後一世紀的安提阿
安提阿又稱為敍利亞的安提阿,以別於其它同名的城市(如彼西底旁的安提阿,見短文主後一世紀彼西底旁的安提阿)。此處的安提阿位於安納托利亞(相當於今日的土耳其)南緣,歐倫提河(Orontes,見本頁圖)河畔,距地中海岸直線距離約20公里(約12英里),今名為安大其亞(Antakya),屬土耳其(見270頁地圖)。
此處原應為希臘人所建的殖民地,主前約300年,西流基王國的創建者西流古一世(Seleucus I,主前約358年-281年)將此地擴建,以他父親安提阿古(Antiochus I Soter,主前約324-261年)之名,命名為安提阿,成為西流基王國(即 但11:5-45所提的「北方王」)西方的首都(東方的首都為底格里斯的西流基〔Seleucia on the Tigris〕)。
主前64年,羅馬打敗西流基王國,佔領敍利亞並設置敍利亞省,以安提阿為首府(對照短文主後一世紀的羅馬之「改革與內戰」〔616頁〕)。從一開始,羅馬的統治者便非常重視這個城市,因為此處適合成為羅馬向東擴展的跳板,較埃及的亞歷山大更適宜做為東方的都城。凱撒奧古斯都(屋大維〔Octavian〕,主前約63年-主後14年)、凱撒提庇留(主前約42年-主後37年,主後14-37年在位)均大力建設該城,擴建露天劇院,並建築羅馬式的市場、柱廊。猶太王國的大希律(見短文希律的世系之「大希律〔主前47〔37〕-4年執政〕」〔286頁〕)亦參與了該城的建設,貫穿城市中心以貴重石材鋪面,並以柱廊裝飾的大道,便是他為尊榮羅馬皇帝而有的傑作(見269頁地圖)。
主後一世紀,安提阿不僅是敍利亞省的首府,也是羅馬帝國統治帝國東方的樞紐。主後72年以前,駐在安提阿的敍利亞巡撫(省長)同時負責節制東方的數個附庸王國,包括猶太、拿巴提(Nabatea)、以土利亞、科馬金(Commagene)等(見本頁地圖)。此外,在歐倫提河下游、位於出海口的安提阿外港西流基( 徒13:4),亦為羅馬艦隊在地中海東岸的駐在地,有船定期前往地中海各地。
安提阿的宗教活動亦很興盛。羅馬皇帝在此興建了神廟,在城南方約八公里(約五英里)處的達芙妮(Daphne, 馬加比二書4:33作「達夫尼」)有阿波羅神廟,而此地也是當時當地有錢人的避暑聖地。除了阿波羅的崇拜,安提阿也是亞底米女神崇拜的中心。
從安提阿建城之後不久,便開始有猶太人移居此處,《次》 馬加比二書4:33-38也曾提到,主前二世紀時,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俄尼亞曾逃到安提阿南部的達芙妮避難。主後一世紀,有為數不少的猶太人在此居住。
主後一世紀的安提阿,人口約有40-50萬,為帝國境內的第三大城,規模僅次於羅馬與埃及的亞歷山大。安提阿最初的教會中,信徒與領袖多樣的背景(分見 徒11:19-21與 徒13:1)均反映出安提阿本身大都會的色彩。在使徒行傳中,安提阿教會能夠面向全帝國,有計劃地策劃宣教旅程,應與他們身處於安提阿大都會,親眼目睹、甚至親身經驗在帝國內頻繁的商旅活動,有一定程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