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諾斯底主義

諾斯底主義為主後一世紀起,某些神祕思維與宗教的統稱。部分主後一世紀末葉的基督信徒將基督信仰與諾斯底主義結合,產生了主後一世紀末葉到二世紀的基督教諾斯底主義,為初代教會在主後二世紀所面對一極具挑戰的異端。

諾斯底主義之「諾斯底」源於希臘文「知識」(gnōsis)的音譯,其思維融合了波斯希臘猶太的宗教與哲學。該主義有着多樣的面貌,然基本上持善惡二元的觀點,認為善的源頭為全然屬靈的「至高神」,他為「知識之神」,與屬靈世界相對的,則為物質的世界,屬惡的領域。諾斯底主義者多半認為,造成這邪惡物質世界的為「造物之神」,他是「至高神」層層向下衍生出的低級靈體,因缺乏「至高神」的知識,他在未得到「至高神」允許的情形之下,創造了物質的世界,使得其中的存有受困於這邪惡的物質世界。為拯救這邪惡物質世界中的人,「至高神」差遣他的使者,傳佈真實的「知識」,讓人擁有之後可以從物質世界中脫困,重新成為有知識的靈體(靈光),回到「至高神」的屬靈世界,即「光的國度」。

對基督教諾斯底主義者而言,耶穌便是這位「至高神」的使者,而耶穌之所以能帶來救贖,不在於道成肉身,也不在於十架的代贖,而是在於他所傳遞的神祕屬靈知識。這神祕的「知識」,並非人人可得,惟有蒙揀選的人才能獲得。因此,基督教諾斯底主義者認為,初代教會充滿了對耶穌的誤解,這些誤解耶穌真正意義的信徒,雖在所謂的教會之中,卻不會得到真正的救贖,只有那些蒙特殊啟迪,明白耶穌所傳遞神祕知識的人(即諾斯底主義者),方能得救。這樣的觀點使得基督教諾斯底主義採用與初代教會截然不同的方式解釋聖經,並發展出他們獨有的文獻。諾斯底主義及其文獻的流傳與影響,是初代教會最終需要發展出代表正統信仰的大公信經,並界定新約正典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