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後一世紀的歌羅西、老底嘉、希拉坡里
歌羅西、老底嘉、希拉坡里屬於羅馬治下的亞細亞省,三城均位於呂卡河(Lycus River)河谷。在主後一世紀,老底嘉是這地區最大的城市,歌羅西在其東方約18公里(11英里),希拉坡里則在其北方約10公里(7英里),見???頁地圖。
在老底嘉,有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兩條羅馬大道在此交會。沿南北向的大道,往南可通往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港口帕大喇( 徒21:1);往北則可通往非拉鐵非、撒狄、別迦摩等城市。沿東西向的大道,向東經歌羅西可通往加拉太省,直達敍利亞;向西則可直達以弗所。
此地區盛產羊毛,以及紡織品染色所需的茜草和礦物,上述三個城市均有著名的羊毛織品,其中老底嘉為流通的集散中心。
按使徒行傳,保羅第三次的宣教旅程(見 徒18:23-21:16),應是經過這個區域前往以弗所,但途中很可能未在這一帶停留(見 徒18:23; 19:1)。依 西1:7; 2:1; 4:12-13來看,這三個城市的教會,應是保羅在以弗所停留期間(見 徒19:10),差遣以巴弗前往建立的。
歌羅西位於上述所提東西向的貿易要道上,在主前五世紀時為一重要的大城,為羊毛織品的重要產地。主前三世紀,老底嘉建城以後,歌羅西漸漸開始沒落。
歌羅西的遺址尚未開挖,主後一世紀時期此處的情況,仍有待更多的探究。
老底嘉約於主前260年時所建,其後統治權數度易手,主前130年左右開始受羅馬統治。由於老底嘉地處交通要衝,加上商業興盛,在主後一世紀時,已為羅馬帝國境內的重要大城。根據近年的考古發現,當時的老底嘉有劇院、澡堂,以及可容納兩萬人以上的大型運動場。
當時的老底嘉為周圍一帶紡織品的集散地,其黑色羊毛所織成的各式外袍,尤富盛名。此外,該城所出產混合多種礦物的眼藥,也遠近馳名(對照 啟3:18)。
老底嘉一帶地區曾數次遭地震侵襲,主後60年的大地震更重創這個城市,但當時老底嘉卻拒絕接受羅馬政府的援助,以自己的力量重建,顯見一世紀時的老底嘉,有着相當雄厚的財力與資源(對照 啟3:17)。
希拉坡里的希臘文意為「祭司之城」、「神聖之城」,可能原為崇拜太陽神阿波羅或神明希拉(Hiera)的村落。該城約於主前三世紀時改建為一希臘化的城市,主前約130年歸入羅馬帝國治下。希拉坡里與鄰近的歌羅西和老底嘉,都經歷了主後60年的大地震,損傷慘重,希拉坡里後來在羅馬凱撒的資助下,重建為一羅馬式的城市。
自古以來希拉坡里便以富含礦物質的熱泉聞名,具有多種療效,當時的人往往將熱泉的療效與神明加以連結,因而亦將此地的熱泉稱為「聖池」。除此之外,希拉坡里的紡織品也相當出名,特別是以礦物染成的紫色染料。希拉坡里也是宗教崇拜的中心,此處曾有阿波羅的神廟,阿波羅亦為該城的守護神。
按教會的傳統,初代教會的傳道者腓力(腓利)在此殉道,其殉道地點後來成為一紀念塚,為信徒朝聖的重要地點(另見???頁圖說)。主後一世紀末、二世紀初的教父帕皮亞(Papias of Hierapolis,主後約60-約130年),也曾在此擔任主教,其所留下的資料,是後世了解主後一世紀末、二世紀初教會歷史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