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有提到「中國」嗎?
研讀本小組
聖經有提到中國嗎?在古時它不是個泱泱大國嗎?古老的聖經應該注意到它的存在吧?所以有許多人根據這樣的想法,希望能夠在聖經裡找到與中國相關的經文。
〈以賽亞書〉四九章12節《和合本》的譯文為「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其中「秦」為希伯來文synym(以下用音譯 sînîm 代表)的譯詞。外國人通常用與「秦」類似的發音來指稱中國,本節「秦」與sînîm的發音雖有幾分相似,但還不能算是sînîm精確的音譯,何況《和合本》在「秦」後面用小字加註「原文是希尼」,卻不將 sînîm 直接譯為「希尼」,顯示「秦」這個譯詞已包含《和合本》譯者對 sînîm 的詮釋,而且很可能有暗示「中國」的意味;因此本節常被用來作為「聖經提到中國」、「上帝揀選中國人」的引證經文。但是絕大部分的中英譯本都將 sînîm 音譯為「希尼」或發音類似的詞語 ,不免讓人要問:《和合本》「秦」這譯詞背後的詮釋與暗示,是否有足夠的學術證據?抑或只是《和合本》為博取中國人好感而有的「創見」?
第二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sînîm 即中國」並不是《和合本》的創見。早在《欽定本》將本詞語譯作Sinim之後,一直有人認為它是指中國,或是興都庫什山山腳下的居民。舊約學者德里慈(Delitzsch,
F.J., 1813-1890)和格澤紐斯(Gesenius, H. F. Wilhelm, 1786-1842)也都認為sînîm是指中國 。德里慈並指出阿黎雅(Arias,
Montanus, 1527-1598)是頭幾位提出「sînîm 即中國」的學者之一 。
可是這看法首先要解釋年代的問題。以賽亞(主前七∼八世紀)比秦始皇(主前247年併吞六國)早了五百年左右,怎麼會用「秦」來稱「中國」?即使我們接受以賽亞書四十∼五五章的作者不是先知以賽亞,而是所謂的「第二以賽亞」,學者認為成書時間也大約在第五世紀 , 比秦始皇仍早了兩百年左右。德里慈對此的解釋是:早在秦國還只是戰國七雄之一時,古近東就已經知道遠東地區有一個秦國了,而秦國始於主前897年,比以賽亞早了約一百年 。格澤紐斯則認為地上萬國無論是現在的還是未來的,神的靈都知道它們的名稱,神既然可以讓以賽亞預先提到古列王,當然也可以讓他預先提到秦國 。至於他們認為sînîm即中國,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賽四九12是說「看哪,這些從遠方來……」,而中國夠遠。
這看法除了年代問題之外,還要面對抄本的問題。目前德國聖經公會印行的舊約原文聖經是由馬索拉學者所流傳下來的「列寧格列抄本」。在眾多馬索拉經文中,「列寧格勒抄本」是目前僅存的一份完整希伯來文抄本;所以一般提及「馬索拉經文」,如未特別說明,指的就是這個抄本的經文。1947年發現的《死海古卷》在這裡是swnyym,和「馬索拉經文」的「秦」synym有一個子音不同 ,swnyym可能即今天埃及境內的亞斯文(Aswan) ,持贊成意見之學者如魏斯特曼(Westermann, Claus),他認為許多編者接受「synym即亞斯文」的猜測,而這猜測現在也已被死海古卷的以賽亞抄本得到證實。另(Whybray, R. N.)也說:《死海古卷》〈以賽亞抄本〉作swnyym,讓「synym位於何處」這個爭論已久的問題得以終止 。
但也有人認為《死海古卷》的swnyym其實也指是對「馬所拉經文」sînîm的一個猜測 。楊以德(E.J. Young, 1965-72)則雖然知道《死海古卷》在此為swnyym,仍認為應該是sînîm,且指中國 。從學者們紛雜的意見可以看出這問題的困難。
順便一提的是,關於如何衡量《死海古卷》在舊約經文鑑別的地位,莫伊.西拉(Moises Silva)和(Karen Jobes)認為:當「馬索拉經文」與《七十士譯本》相異時,一般而言「馬索拉經文」比《七十士譯本》可靠,但是如果這時《七十士譯本》和《死海古卷》相同,《七十士譯本》和《死海古卷》則比「馬索拉經文」可靠 。但是《七十士譯本》在賽四九12對應於sînîm的譯詞是「波斯」,可能是因為波斯是譯者當時所知東方遠處的國家,便套用在這裡作為sînîm的譯詞, 因此無法幫助我們衡量此處《死海古卷》的swnyym與「馬索拉經文」的sînîm何者更可靠。
因此回到原來的問題:賽四九12《和合本》的「秦」是否為恰當的譯詞?是否即指中國?從以上的討論來看,既無法完全肯定,也無法完全否定,但因為《死海古卷》的發現,似乎有否定的比例逐漸升高的趨勢。不過即使賽四九12與中國無關,上帝依然寶貝每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