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拼圖 
- 中文《解經手冊》改寫計畫與我


馮家熙

2000年4月的一個上午,我提著簡單的行李和一根拐杖,離開了非洲,結束海外十年的宣教事奉和聖經翻譯工作。回到台灣後,醫院的舊同事很快便來找我,那時我在養病,可以說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很自然便回到醫療工作的領域去。再次穿上醫師服一點也不難,膝蓋的傷也不影響到牙科的工作,但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難道這就是上帝的帶領嗎?」如果這是另一個生涯單元的開始,那麼過去十年的經歷,又怎能解釋是源自同一隻著寫生命的手呢?生命的拼圖一時散落一地,不知如何整理。

2001年7月的某一個早上,家中電話鈴聲作響,是一通來自香港的長途電話,原來台灣聖經公會和差會代表正在那邊開會,他們打電話來,希望我能參與中文《解經手冊》的改寫工作,當時我的健康狀況已無法回到非洲,於是轉換工場至台灣,八月正式開始第一卷書卷 -《約翰書信》的改寫。

1999年是國際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年差會各國代表於美國北卡羅拉多洲舉行年會,會中定了一個長遠的工作目標-「2025異象」,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在全球所有需要聖經翻譯的族群中展開翻譯工作。要達成這個目標,差會需要加強與其它宣教機構的合作,同時提供母語翻譯員更多的訓練和幫助,而與台灣聖經公會合作的中文《解經手冊》改寫計畫是實踐2025年異象的重點事工之一。因應聖經翻譯工作的需求,改寫計畫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完成新約及舊約的創世記。在人力、物力充裕的情況下,預估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完成。

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我們先著手《約翰書信》的改寫,這個具導航作用的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正預備排版發行。在《約翰書信》開始後大約半年,我們開始舉行翻譯事工會議,成立新的翻譯隊伍,展開其它書卷的改寫工作。

改寫工作是由台灣聖經公會主持,參與改寫工作的成員大部份來自台灣,但也有來自香港和澳洲的成員,若客觀條件許可,還會在新加坡和北美招募新成員加入。原則上每一個翻譯隊伍由一位翻譯員和一位通曉聖經原文的改寫員組成,改寫程序來來回回分為六個階段。
中文《解經手冊》將會出版簡體字和繁體字兩個版本,除了簡、繁字體的差別外,也會就中、台兩地讀者的用詞習慣,採用不同的詞彙,但兩個版本的內容是一致的。另外我們也會同步發行電子版,方便使用電腦的讀者及母語翻譯員使用。

目前我在改寫計畫中擔任三個不同角色,主要的工作是翻譯員,在完成了《約翰書信》之後,接下來是改寫《路加福音》。另一個角色是訓練員,因為參與第一個導航計畫的改寫,因此要在翻譯工作坊中協助訓練工作,把過去的經驗傳遞給其他成員。另外我也是改寫計畫的行政同工之一。在離開非洲後,我以為跟聖經翻譯工作、跟差會的關係就此劃上句點,沒有想到上帝卻開了另一扇的門。在此我要感謝所有參與這個改寫計畫的工作伙伴,因為上帝藉著你們的手為我重組那幅散落的生命拼圖。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筆下的牧羊少年按著夢中指示,遠渡重洋,來到埃及的金字塔,赫然發現那裡跟本沒有寶藏。不過只有來過非洲,他才會知道真正藏寶的地點是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他出發的家鄉。在現實的世界裡,不知道中文《解經手冊》會不會是我的終點。 

【本文作者為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翻譯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