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季刊] 身歷其境陳賢豪聖經之重要,基督徒人人皆知,詩篇一一九全篇與十九:7-10說得淋漓盡致,「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十九:10)。但聖經一見就能明白的經文雖有,卻不是很多。例如「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或「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大家都容易明白。而大多數的經文,有如埃提阿伯太監所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徒八:31)可見讀聖經還是需要有方法的,這也是所有渴慕追求屬靈生命長進的基督徒共同的呼聲。 首先,讀經的第一步就是要「身歷其境」,進入該段經文的事實,重回該經文的歷史場景,將自己置身其中,來了解真正的原意,然後再回到現今的處境,就知道上帝藉著聖經該段經文,對今日此時此地的我們在說什麼。這是每一位讀經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林後三:6告訴我們讀經 「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不知經文脈絡之實況憑著字句斷章取義的強解是非常危險的,不但容易進入信仰的極端,而還自以為是,進入歧途而不自知。如何「身歷其境」重回經文的歷史場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新聞學」所強調的新聞七要素,「七W」,我則加上一「D」,一共八樣。如果讀經時,在每一卷或每一段經文上,都能很清楚的回答這八個問題,就必能明白其精意,並了解上帝藉該段經文今日對我們要說的話。 1. Who:該段經文的作者,或該句話是誰說的。 2. Whom:該段經文原來是對誰說的,該卷書或該句話的對象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3. Where :寫作的地點在哪裡?不同地點就有不同的意義。如保羅書信裡的內容在監獄時所寫的書信就和其他地點所寫的情形不同。 4. When:寫作時間、年代或時刻。這攸關當時的時代背景。如耶穌初期傳道或後期說的話,有時意義不同。如太十七:9在變貌山上, 「耶穌吩咐說: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在治好大痲瘋者後「耶穌嚴嚴的囑咐他,你要謹慎,什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可一:44);與離世前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宣傳主的福音。皆因時因地不同,前後並不矛盾。5. Why:為何說那比喻,為何說出那句話。因由很重要, 如徒十六:31「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為何保羅當時這樣說呢?又如五旬節彼得對「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 (徒二:38)都有其因由;為何有舉世聞名的「愛的真締」(林前十三章)?為何有今日結婚典禮常用的弗五:21-33?知其因就知道當時保羅並不是為今日基督徒結婚典禮用的,乃是喻指基督與教會說的(弗五:32)。6. What:主要在說什麼?每卷書、每段經文都有其主旨與中心信息。 7. Which或How:如何選擇或如何去行。如耶穌說完比喻後, 到底要聽者如何去行?路十:25-37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37)到底耶穌要聽者去作什麼呢?路十五:11-32浪子回頭的比喻,耶穌要聽者去作什麼呢?8. Do:我們讀完該節或該段經文,明白原意後,今日的我該如何行呢?這是最重要應用的課題,讀經不是為別人讀,也不只是為得聖經知識而成「道理精」,最重要就是經文對 我說什麼。太七:24耶穌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申廿八:1「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上帝的話,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祂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約二:5水變酒的神蹟中,耶穌的母親告訴用人說:「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聖經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作,這是讀經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我們聽講道,或參加查經聚會時,不難發現帶領者要帶領大家了解該段經文時,總會先介紹相關的背景(就是有關的人、事、時、地、物),提醒大家回到當時的聖經實況裡面去體會與了解原意,然後再帶領大家回到現今,講出今日的應用來。上述的「身歷其境」可說是細部的分解動作,這是每一位讀經者要了解聖經,最基本、最重要、也是不能缺少的第一步。 ( 本文作者為聯合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編著有<一年讀聖經一次填充卷>及其他相關著作)[聖經季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