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律的世系

希律原為巴勒斯坦主前37-4年統治者的名字(史稱「大希律」,見以下討論),但在新約中也用來指稱在他後嗣中,統治巴勒斯坦或其中部分地區的人。

希律的祖父安提帕特一世(Antipater I,主前二世紀,見287頁圖)原為馬加比治下所任命以土買(位於猶太南部與南地〔尼革夫〕之間,與以東有關)的統治者(另參短文耶穌時代的猶太之「宗教與民事的領袖」中馬加比的統治〔64頁〕)。主前67年,安提帕特一世的兒子安提帕特二世(Antipater II,主前一世紀,見287頁圖)趁着王后撒羅米‧亞力山卓(Salome Alexandra,主前139-67年)逝世後的亂局,藉由羅馬人的幫助,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政治(對照短文主後一世紀的羅馬之「改革與內戰」〔616頁〕),並於主前48-47年得到羅馬公民的身分,且受羅馬指派為猶太巡撫(地區首長)。安提帕特二世隨即於主前47年指派他的長子法撒伊勒(Phasael,主前一世紀,見287頁圖)管理耶路撒冷,次子希律(見287頁圖)管理加利利。此時安提帕特二世雖為巴勒斯坦實質的統治者,但他本身以土買人的身分,使得他並未罷黜馬加比家族,自立為猶太人的王,仍要求猶太人對馬加比家族效忠。

希律從主前47年起統治加利利,他的表現得到加利利猶太人與羅馬敍利亞巡撫(省長)的肯定。為進一步得到猶太人的接納,約在主前42年,他決定休了第一任妻子多利(Doris,應為以土買人,見287頁圖),與馬加比家族的米利暗妮(Mariamne I,見287頁圖)訂親。主前40年,由於帕提亞人介入馬加比政爭,造成法撒伊勒身亡,希律被迫出走羅馬希律後來在羅馬的支持下,於主前37年以「猶太人的王」的身分,攻下耶路撒冷,接着迎娶米利暗妮,正式成為巴勒斯坦的統治者,史稱大希律

大希律以土買人的身分,使得他無法兼任大祭司,但他即位初期並沒有容許馬加比家族繼續出任大祭司,而是指派其他祭司擔任。馬加比家族後來雖一度復任大祭司,最終仍為大希律所殺,以其他人取代。大希律之後陸續除去許多馬加比家族的成員,其中包括他的妻子米利暗妮

主前25-14年為大希律統治的高峰,其統治的範圍包括猶太撒馬利亞加利利特拉可尼,並加利利海東北方其它地區(見288頁地圖a)。大希律為堅固其統治,於主前24年再娶大祭司西門的女兒,另一位米利暗妮(Mariamne II,見287頁圖),為第三任妻子。在這期間,他在境內廣建軍事要塞(見289頁圖2,290頁上圖),興建港口,並命名為凱撒利亞(即沿海的凱撒利亞,見289頁圖3),以表達他對凱撒奧古斯都(主前約63年-主後14年)的尊崇,他同時期望該港口能夠取代埃及亞歷山大港,成為地中海東岸的第一大港,然此壯志最終並未實現。主前24年,他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希律宮殿。主前20年,開始重修並擴建耶路撒冷的聖殿(見289頁圖1),這項工程,一直到他死後近70年(主後63年),方才竣工。

大希律一生前後共有10位妻子。在他執政最後10年(主前14-4年),其中五位妻子所生的兒子(見287頁圖)為爭奪繼承權,使得宮廷內紛擾不安,大希律也為此六次更改遺囑。 太2:1-12所提,耶穌誕生造成大希律屠殺嬰孩的記敍,應發生於這段宮廷政爭的末期,主前約6-4年間。主前4年春,大希律耶利哥逝世,猶太人按其最後一次的遺囑,擁立馬耳莎基(Malthace)所生的亞基老為王(見287頁圖)。

面對猶太人的擁立,亞基老並未接受「王」的稱號,也拒絕讓自己被加冕,因為大希律的遺囑需得到羅馬皇帝的批准方能生效。與此同時,馬耳莎基的另一個兒子安提帕大希律第五次的遺囑,聲稱他才有王位繼承權。兩人為此爭議前往羅馬,訴請凱撒奧古斯都裁判,而克利奧佩特(Cleopatra)所生的腓力(見287頁圖)隨後也跟着前往羅馬。凱撒奧古斯都最後判決,三者均不得使用「王」的稱號,並立亞基老以土買猶太撒馬利亞的「分封王」(tetrarch,或作「分封領主」、「分封領袖」)並猶太人的「部族領袖」(ethnarch),安提帕加利利約旦河外(即約旦河以東)的比利亞(Perea)的「分封王」,腓力特拉可尼以土利亞的「分封王」(參 路3:1;另見288頁地圖b)。

亞基老以殘暴的方式統治猶太撒馬利亞(對照 太2:20-23的記敍),最終使得原本彼此為仇的猶太撒馬利亞聯名向羅馬皇帝上訴。安提帕腓力也在此時共同向羅馬皇帝上訴,指責亞基老並未盡其宗族領袖的職責。主後6年,凱撒奧古斯都亞基老放逐到高盧(今日法國境內),將其領地劃為羅馬轄下的猶太省,由羅馬設巡撫(地區首長)直接治理(見短文羅馬帝國對巴勒斯坦的統治,另見288頁地圖c)。

腓力所統治的區域,主要為敍利亞人與希臘人,因此治下以外邦人為主。他的統治極為平和,深受他子民的愛戴,與亞基老的殘暴形成強烈對比。

腓力將境內的彼尼亞(Peneas)擴建,改名為凱撒利亞‧腓立比(意為腓力凱撒利亞,見本頁下圖),以表達對羅馬皇帝的崇敬,同時腓力將首府設於該城。 太16:13-20; 可8:27-30; 路9:18-21所提,彼得認耶穌是基督的記敍,即發生於此地。此外,腓力加利利海北岸的伯賽大從漁村擴建成城市,並以凱撒奧古斯都妻子之名,命名為猶利亞可8:22-26提到,耶穌在此將一位瞎子的眼睛治好。

腓力於主後34年逝世。在他死後,凱撒提庇留(主前約42年-主後37年,主後14-37年在位)將其領地併入敍利亞省。

安提帕為三位分封王當中,政治能力最佳的一位,後來蒙羅馬允許使用希律的頭銜,史稱希律·安提帕。在他執政初期,首府設於賽弗哩(Sepphoris,於拿撒勒附近,見292頁圖), 太2:19-23提到,此時約瑟帶着馬利亞與耶穌從埃及回到加利利,他們定居在首府賽弗哩旁的拿撒勒,很可能與當時建設賽弗哩所提供的工作機會有關。之後,希律·安提帕加利利海西岸興建新的首府,命名為提比哩亞(見本頁圖),以表達對凱撒提庇留的尊崇。 約6:1; 21:1提比哩亞海稱呼加利利海,有可能是以提比哩亞居民的角度來描繪,或者指加利利海提比哩亞的區域。

希律·安提帕的元配為亞哩達四世(即 林後11:32亞哩達王;主前約8年-主後約40年)的女兒,在主後28/29年左右,希律·安提帕前往羅馬途中,拜訪住在巴勒斯坦海邊,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希律希律為其名字, 太14:3; 可6:17稱之為腓力,其母親為第二位米利暗妮,見287頁圖)。希律腓力)的妻子為希羅底,當時已為希律腓力)生了一個女兒撒羅米,但希律·安提帕希羅底卻在該次會面一見鍾情,而當希律·安提帕羅馬回來之後,便休了元配,娶希羅底為妻。

施洗約翰為此譴責希律·安提帕,因為希律腓力)已有後代(女兒),同時仍然健在,因此希律·安提帕的作為並不符合 申25:5「為近親留後」的規定,應視為通姦。希律·安提帕先是將施洗約翰下在監裏,後來在撒羅米與她母親的要求下,將他斬首處死(見 太14:3-12; 可6:17-29)。此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很可能是在主後28/29年間。 太14:1-2; 可6:14-16; 路9:7-9同時提到,因着上述的事件,當希律·安提帕聽見耶穌的名聲後,便認為耶穌是他所斬的約翰,從死人中復活了。

在四福音中,獨有 路23:6-12提到,希律·安提帕彼拉多原本有仇,但審判耶穌一事卻讓他們成為朋友。他們之間的問題,很可能與 路13:1所提,彼拉多曾在耶路撒冷殺了希律·安提帕轄下的加利利百姓一事有關。彼拉多希律·安提帕審理耶穌,可視為他對後者的尊重,而後者並未判決,而將耶穌送回,則為後者對彼拉多猶太省職權的尊重,如此一來一往,便消弭了兩者之間的過結。

主後36年,亞哩達四世為他女兒所受的羞辱,興兵擊敗希律·安提帕猶太人視希律·安提帕的失敗為上帝對他處死施洗約翰的懲罰。之後,凱撒提庇留下令敍利亞巡撫(省長)出兵,攻打亞哩達四世,為希律·安提帕復仇。但尚未出兵,便傳來凱撒提庇留駕崩的消息,敍利亞巡撫(省長)便按兵不動,靜待下任羅馬皇帝的旨意。

主後37年,凱撒該猶克里古拉〔Caligula〕,主後12-41年)即位,並未下令為希律·安提帕復仇,反而宣布任命希羅底的兄弟亞基帕統領原分封王腓力與其他分封王之前的領地,並准許使用「王」的稱號,史稱希律·亞基帕一世希羅底認為她的丈夫希律·安提帕應得到同樣的榮譽,為此兩人連袂前往羅馬,但最後卻因亞基帕的控告,希律·安提帕被放逐到今日法國南部,領地也落入希律·亞基帕一世之手。

亞基帕早年被送到羅馬,但因為生活揮霍,又失去皇家的靠山,曾逃回以土買,又做過他叔叔希律·安提帕治下的低階官員,在一次與他叔叔爭吵、被他叔叔羞辱之後,他返回羅馬,結識了該猶克里古拉)。

某日,亞基帕不智地對該猶說,凱撒提庇留應讓位給該猶,使得他自己被凱撒提庇留用鎖鏈綑綁監禁在獄中。主後37年,凱撒提庇留駕崩,該猶即位成為羅馬皇帝,他立即將亞基帕從獄中釋放,賜他與綑綁他的鎖鏈同重的金鏈,並賜他領地與「王」的稱號。

由於希律·亞基帕一世之前與希律·安提帕的過結,當他得知後者前往羅馬尋求「王」的稱號,便先下手控告後者,讓後者被放逐,並取得他的領地加利利。當凱撒該猶於主後41年被暗殺時,希律·亞基帕一世正好人在羅馬,幫助克勞第(主前約10年-主後54年,主後41-54年在位)即位成為羅馬皇帝。凱撒克勞第為報答希律·亞基帕一世,便廢除猶太省,將猶太撒馬利亞兩地,加入後者的領地。自此,希律·亞基帕一世所統治的區域,與大希律統治的範圍相當(見288頁地圖d)。

新約中, 徒12:1-19提到他為取悅猶太人,迫害初代的教會, 徒12:20-23則提到他的死。按其它文獻,希律·亞基帕一世於主後44年,突然逝世於沿海的凱撒利亞,結束其短暫的統治。

希律·亞基帕一世留下三女一子:百妮基米利暗妮土西拉,以及時年17歲的亞基帕亞基帕二世)。凱撒克勞第原想讓亞基帕二世立即接續他父親執政,但因旁人勸說而作罷(參短文羅馬帝國對巴勒斯坦的統治),直到主後50年,亞基帕二世的叔叔迦勒其(Chalcis)的分封王希律(亦即百妮基的第二任丈夫)逝世二年後,凱撒克勞第方才指派他接續其叔叔,任迦勒其的分封王(此處迦勒其敍利亞迦勒其,位於巴勒斯坦北部,今日黎巴嫩境內)。主後53年,克勞第重新將前分封王腓力的領地,指派給亞基帕二世,他才開始統治範圍較大的區域。主後54年,凱撒尼祿(Nero,主後37-68年,主後54-68年在位)即位,將加利利比利亞並鄰近地區,均賜給亞基帕二世(對照288頁地圖b,d)。亞基帕二世為表達對羅馬皇帝的感激,擴建了凱撒利亞·腓立比(見290頁下圖),並將其改名為尼祿尼亞

亞基帕二世的私生活是遭到當時猶太人非議的。從主後48年,百妮基丈夫迦勒其希律逝世之後,百妮基便回到她兄長亞基帕二世身邊,兩人有着亂倫的關係。為了弭平流言,百妮基曾遠嫁到基利家(今日土耳其南部,沿地中海岸),但很快又回到她兄長身邊。這亂倫的關係,甚至在羅馬都是眾所週知。主後59年,當保羅凱撒利亞為他的上告受審訊時,百妮基隨着亞基帕二世出現(參 徒25:1-26:32,特別 徒25:13),當時兩人之間正有着亂倫的關係。

主後66年,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參短文羅馬帝國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亞基帕二世並未能在一開始便弭平亂事,但在整個過程當中,他一直忠實地站在羅馬這一方。戰爭結束之後,當時的羅馬皇帝凱撒維斯帕先(Vespasian,主後約9-79年)再次確認亞基帕二世巴勒斯坦北方的統治權(南方則為羅馬巡撫〔地區首長〕所管轄的猶太省)。

在第一次猶太戰爭期間,百妮基成為提多將軍(主後39-81年)的情婦。戰爭結束之後,亞基帕二世於主後75年陪同她前往羅馬,期望讓她與提多重續前緣,卻遭到羅馬當地百姓強烈反對,而被提多遣返。主後79年,提多成為羅馬皇帝,她再次回到羅馬,期望成為皇后,再次被提多遣返,此後她便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

在此之後,亞基帕二世亦無太多記錄可循,有推斷他於主後93年離世,但似乎他繼續活到主後100年前後方才逝世。亞基帕二世並無子嗣,希律家族以羅馬附庸王國的身分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也在他逝世後告終。